中医养生学教研室于2020年建立。现有专任教师3名,兼职教师2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3名;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名;硕士生导师1名。
教研室主任殷振瑾,副教授,2017年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称号,首都国医名师姚乃礼主任医师学术经验传承人。河北省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研室教师主持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项、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著作3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校教学成果奖1项。
本教研室开设中医养生学本科的8门专业课,均为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医养生学导论》、《中医四时养生学》、《中医情志养生学》、《中医药膳食养学》、《中医体质养生学》、《中医养生方法学》,《养生名著选读》、《中医治未病学概论》等课程。开设院内选修课《中医养生方法学》。
1、《中医养生学导论》,36学时,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医养生学导论是一门针对中医养生学专业特点及“掌握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从全貌上对“中医养生学”的概述,教材涵盖中医养生学所有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涉及中医养生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等方面,侧重中医养生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还包括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教育模式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掌握基本原则、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理论基础。熟悉中医养生的目的,了解中医养生学名篇名著等。
2、《中医四时养生学》,30学时,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医四时养生学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天人合一”、“因时制宜”理论指导下,研究四时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时养生源于古代生活实践,历经数千年,逐渐发展完善。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医四时养生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基本特点、四季气候与天时运气对养生的影响、四时养生纲要、基本方法、节气养生、季节交替养生、中医四时养生与现代养生理论,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易发病养护。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四时养生学的起源和历代发展,掌握中医四时养生学的概念。通过归纳分析,掌握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特点。
3、《中医情志养生学》,30学时,是中医养生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本课程内容以《内经》、《养生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儒门事亲》等古籍中有关情志养生的记载为依据,结合近现代情志病防治的成果和相关研究进行讲授。目的首先是要求学生形成“形神共养”的中医养生学思维,其次,不仅了解中医情志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熟悉七情失调的调节;还应掌握不同年龄期、不同职业人群,以及常见身心疾病、情志病易发人群的情志养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中医情志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指导临床实践。
4、《中医药膳食养学》,36学时,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研究中医药膳及食物养生的起源、发展、基本理论及应用,是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养生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以理论讲授为主,课程内容包括:中医药膳食养学的理论基础、药膳食养原料、药膳食养方剂、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原则与作用等。要求学生了解中医药膳食养学的发展概况,熟悉中医药膳食养的原则,掌握中医药膳食养的理论基础、食养原料的功用、药膳食养方剂的组成制作等,建立中医辨证施食的思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所掌握的食材与食物特性进行配伍应用,从而为临床指导养生保健与病后调护奠定基础。
5、《中医体质养生学》,24学时,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主体内容是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的体质分类辨识以及调体干预的养生方法。其中理论方面阐述中医体质养生产生的渊源、体质养生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体质辨识以及调理的原则与内容。实践方面详细阐述基于体质辨识的养生保健方法和适宜技术,并说明体质养生在个体化生命周期质量提升、个体化养生防病、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应用现状。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体质养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体质养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6、《中医养生方法学》,45学时,是中医养生学专业临床应用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实现准确选择与应用中医养生方法,使学生课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指导和应用中医养生的方法。课程内容包括环境养生、起居养生、沐浴养生、房室养生、经络腧穴养生、方药养生、志趣养生方法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中医养生方法的概念、分类、发展简史、理论基础以及方药、针灸推拿等养生方法的操作内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医养生方法时代意义及主要养生方法的功效及作用,适宜人群、禁忌及注意事项。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对主要中医养生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中医养生思维,并为后续的中医养生应用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养生名著选读》,30学时,是中医养生专业的后期提高课,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课程内容博采众长,包括先秦、秦汉之后的主要养生名著中有关养生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论述。通过本基础课程,目的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养生文献、养生思想、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加强对中医养生学学术观点、理论框架的基本认识,从而为以后研究古代养生文献,指导临床上中医养生方法的运用,继承发展中医养生学奠定思想和知识基础。不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而且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古代医籍的能力。
8、《中医治未病学概论》, 45学时,是中医养生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医治未病学是研究治未病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主要包含中医治未病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基础、治未病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及其应用、常见病的治未病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治未病的内涵、理论基础、方法与技术,熟悉治未病的实际应用,并且学以致用,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熟练应用治未病的方法与技术,以期更好地发展并完善治未病学理论体系。
联系电话:0311-89926246